和南荐 > 杂谈 > 正文

​石猴多少钱一只(袖珍石猴多少钱)

2023-09-28 04:06 来源:网络 点击:

石猴多少钱一只(袖珍石猴多少钱)

石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因为它们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石猴的价格因雕刻工艺和材料而异,一般来说,价格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之间,做工精美、材质高档的价格会更高。在一些知名的石雕工艺品市场或者网络平台上,可以看到石猴的价格一般在300元到2000元之间,超过2000元的情况也有。总的来说,石猴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如果是在国内的某些石雕基地生产的,价格可能会比较低。

石猴多少钱一只(袖珍石猴多少钱)-第1张图片-

(了解更多,请关注“医学界”微信公众号yixuejiezazhi,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

药物研发界一直存在“双十定律”——研发一款新药平均需要10年,平均成本是10亿美元。

巨额的研发成本很大程度上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为了测试药物安全性,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但即使一款新药通过动物实验,也可能在临床试验中失败,让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付诸东流。近年来,实验猴的价格居高不下,加剧了这一问题。

肝芯片的出现,为实验动物找到替代品带来了希望。研究者称,这种模拟人体肝脏的新技术有望替代实验动物用于药物临床前试验,还可以检验新药对人体肝脏的毒性,避免可能有害人体的新药进入临床试验,让药物研发“早失败,快失败”,从而减少药物研发的失败成本。

药物试验与实验动物的多重冲突

由于仅在大鼠身上试验后就上市销售,一款用于治疗孕吐的药物,最终导致全球30多个国家的1万余名新生儿成为四肢异常短小或缺失的“海豹儿”,这就是20世纪最大的药物致畸事件——沙利度胺致畸事件。

沙利度胺致畸事件发生后,药监部门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准入标准。今天,美国FDA要求一款药物或疫苗在啮齿动物(如大鼠或小鼠)和非啮齿动物(如狗和猴子)身上都进行过测试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我国2001年颁布的《中国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也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 的确立与改进等,都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这不仅引发了动物保护人士的批评,同时,由于人和动物生理、寿命、疾病谱等的差异,许多疾病的动物模型有缺陷或缺失,最典型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其主要症状是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但实验猴是否具有“认知”和“精神”依然存在争议。理想动物模型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阿尔茨海默病与多种罕见病的药物研发。

公共卫生学者则提出,实验动物管理不当可能传播人畜共患病原体,引发公共卫生危机。2019年11月底,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被曝发生布鲁氏菌传播事件,最终导致兰州市6000余人被感染。

药物试验与实验动物更大的冲突,在于实验猴价格高昂、供不应求。新冠疫情暴发后,疫苗与药物研发需求剧增,野生动物进出口一度受阻,国产实验猴单价从疫情前的7000元上涨至20万元,许多国内药企和科研机构“一猴难求”。虽然近期实验猴价格有所回落,但单价仍在10万元以上。对于实验猴短缺问题,国金证券研报称,由于实验猴培育时间长,供不应求的状况到2025年后才会缓和。

肝芯片有望用于药物毒性试验

即便一款药物通过动物实验,也可能在临床试验中折戟。美国FDA数据显示,动物实验中有效的药物有92%在临床试验中失败。另一种情况则是药物未通过动物实验,但不排除对人体安全有效的可能,使人类错过一款潜在新药。

因此有观点认为,动物实验是一种资源浪费。2015年,英国研究理事会等多家负责审批发放 *** 科研经费的机构联合发布公告称,将修改涉及动物实验的科研项目经费申请指南,要求申请的研究人员必须更明确地提供动物实验详细数据,原因是一些动物实验设计不当,产生了无意义的结果,既浪费了动物的生命,也降低了科研质量。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生物工程学家Don Ingber更是直言,动物模型“过大于功”(Animal models are wrong more often than they are right.)。

在他领导的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科学家正在开发人体器官芯片。这种设备上有微流体通道,内有活的人体器官细胞和血管细胞,可用于药物临床前试验、疾病基础研究、个性化治疗手段开发等。

2010年6月,《科学》杂志发表了Don Ingber团队成功研发肺芯片的论文。之后,脑芯片、肝芯片、肠芯片、肾芯片等器官芯片均研发成功。

由于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肝芯片被视为最有望替代实验动物、用于药物毒性试验的选择。肝芯片由Don Ingber创立的Emulate公司研发。评估显示,肝芯片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特异性基因表达均良好,表明这是一个健康、合格的“肝脏”。

2022年12月发表于《自然-通讯医学》的一篇文章称,研究人员分析了870个肝芯片,发现它成功检出了8种通过动物实验、但最终被证明对人体肝脏有害的小分子药物中的7种,灵敏度87%;没有错误地将任何药物标记为有毒,特异性100%。

文章称,药物研发成本中有75%是失败成本,而研究人员开发肝芯片的目的就是让药物研发“早失败,快失败”,从而使候选药物具有更高的临床成功率,提高患者安全性,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并缩短药物上市时间。如果将肝芯片应用于制药行业,每年可以创造约30亿美元的收入。

新技术能否替代动物实验?

2020年12月,为加速新冠疫苗上市审批,欧洲药品管理局允许部分临床前体内动物实验在临床I期或II期试验开始后进行,并且倡导通过非动物 *** 获得数据。美国则于2022年12月通过了“美国FDA现代化法案2.0”,新药不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也能获批。

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颁布《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指出,当缺少相关动物模型时,可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模型(如二维或三维组织模型、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等)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其中微流体模型指的就是器官芯片。

除了器官芯片,类器官、细胞模型、微生理系统等实验动物替代技术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展。面对多国政策利好,已经有观点认为,这些新兴技术将在未来替代动物实验。

实际上,动物实验替代技术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称,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带有人体细胞和酶的玻璃薄片,会对可能有毒的物质作出类似人体的反应,据此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有科学家大胆预测,未来的生物实验室里,小白鼠或将“不复存在”。

然而,动物实验至今仍未被完全替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新兴技术不具有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因此无法完全模拟人体内环境。

在抗癌药研发领域,免疫疗法已成为主流药物开发路径之一。免疫疗法能够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而免疫系统的缺失,将导致实验动物替代技术无法用于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前试验。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目前仍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病,这些新兴技术同样无法用于药物有效性试验。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基础研究都提出了炎症与免疫假说,可能进一步缩小实验动物替代技术的应用空间。

缺少神经系统,意味着这些新兴技术难以对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试验发挥作用。已知神经系统疾病包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1000多个适应症,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较重,《柳叶刀-神经病学》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残原因,也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即使发展到足以应对上述挑战,实验动物替代技术仍可能面临伦理问题。大脑类器官培育成功后,有研究者指出,虽然目前大脑类器官在神经元数量上仍与人类大脑有较大差距,但现阶段的大脑类器官体积微小,若能够培育成与人类大脑同等大小,不排除产生自我意识的可能。如果使用一个已经产生自我意识的生命体进行试验,违背道德伦理的问题将比使用实验动物更加严重。

参考文献

1、Performance asses *** ent and economic  *** ysis of a human Liver-Chip for predictive toxicolog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856-022-00209-1

2、Reconstituting Organ-Level Lung Functions on a Chip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188302

3、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1990–2016: a systematic  *** 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18)30499-X/fulltext

(了解更多,请关注“医学界”微信公众号yixuejiezazhi,在手机端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