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荐 > 杂谈 > 正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选题(社会心理学论文)

2023-10-12 13:29 来源:网络 点击:

社会心理学论文选题(社会心理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互动、社会交往以及群体行为与心理过程等方面的科学。选题应该紧贴当今社会问题,通过系统、客观、科学的研究 *** ,探索人类社会性的本质和行为机制。比如,疫情背景下的网络热点话题传播、种族歧视与偏见、人类社会良心动因素研究等均为研究者可以选取的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话题。

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未解之谜,比如:

为什么一些干练、精明的高级官员或者总裁会栽在一些简单的生活错误上?

为什么我们总存在地域歧视,大都市的人会歧视外地人?

为什么现在老人摔倒,很少人会去搀扶?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又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心理学所要探讨的基本课题,社会心理学与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包括它们产生的原因、活动的机制、变化的途径、干预的 *** 、解决的可能。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换句话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我们如何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性格、影响我们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解答了社会心理的诸多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是戴维·迈尔斯,在霍普学院担任了三十余年的心理学教授。作为一名杰出的研究者,他曾在30多种科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他所撰写的这本书是当今最畅销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600多万学生在用它来学习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作者通过多年心理学的经验,帮助人们对日常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更好的理解自身、工作、玩耍和深爱的世界。

《社会心理学》主要介绍了三编内容,包括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人们如何彼此影响、人们如何彼此发生联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的精华内容。

1. 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这一编中,迈尔斯主要介绍了人们的自我认识、对社会世界的判断、思维和行动的关联。

人们的自我认识

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来源于人们的角色、他人的比较、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其中人们认识自我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差。

所谓自我效能,是对做某件事情上,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观念,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很大的回报。

自我服务偏差则是在特征赞许和能力方面,都会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要好,在成功时安享荣誉,但在失败时候怨天尤人。

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服务偏差可以帮助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会导致人们失败的时候责备他人。

迈尔斯说到,人们应该同时具备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效能可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也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从一开始失败也要坚持下去,全力奋斗而不要怀疑自己,有利于个人的成功。

自我服务偏差则是提醒人们自我效能无法解释所有的问题,比如婚姻的不和、贫困或者消沉,当目标不切实际的时候,就不要盲目乐观和自信了。

对社会世界的判断

书中讲到,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只是回忆时的重构,而不是过去的事实,人们在针对事件的判断时,总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导致判断失误。

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大脑构建记忆的实验,即让2000多人目睹一个事件,然后提供一些该事件的误导性信息,之后对实验者进行测试。

实验发现,参与实验的人会将误导性信息整合到个人记忆中,比如将转弯的标志回忆成停车的标志,将锤子回忆成螺丝起子,将剃过胡子的男人回忆成有胡子的小伙子等,诸如此类。

通过众多实验研究,迈尔斯讲到人们在自动、有效和直觉思维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但也会以出错为代价。

人们经常高估自己的判断,源于人们更容易描绘自己正确的决定。

人们需要在错觉思维中寻找现实需要开放的好奇心和冷静的头脑,这是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要保持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 *** 纵。

社会心理学论文选题(社会心理学论文)-第1张图片-

思维和行动的关联

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人们的行为对态度的影响,分别介绍了三个理论,包括自我表露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表露理论,假定人们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以使其看起来与行为一致,尤其是那些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控制自己行为的人。证据证实人们确实会因他人的想法而调整自己的态度,但与此同时也发现有时真的会引发真实态度的改变。

认知失调理论,当人们的行为与态度相反或者很难做决定时,人们会感到紧张。为了降低这种情绪的激活,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认知失调理论进一步认为,人们不当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少,人们越觉得自己对其负有责任,从而会产生越多的失调,态度也改变得越多。

自我知觉理论,当人们的态度不很坚定时,人们就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来推断自己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的一个有趣的推论是“过度合理化效应”:付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将他们的这种乐事转化为苦差。

综合三个理论的实验,迈尔斯说人们应该通过行为改变自己,如果你想要在某个方面改变自己,不要等着顿悟或者灵感。而是真的需要你做出行动——开始写那篇论文、打那个 *** 、见那个人,尽管你可能非常不情愿那样做。

2. 人们如何彼此影响

这一编中,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人们之间的差异、从众和服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人们之间的差异

为了量化行人的文化差异,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者在美国和日本从行人中抽取1000多名不知情的参与者,实验助手在距离行人3.7米远的地方采用以下3种行为的一种

(1) 双眼直视前方;

(2) 盯着行人看不超过1秒;

(3) 看着行人并微笑;

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行人对注视他们、微笑、点头的人回报注视、微笑和点头,特别行人是女性时;而日本行人因为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文化上的矜持,没有像美国行人那样频繁微笑、点头或者问候。

除了文化差异外,迈尔斯也介绍了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对人们差异的影响。比如男女生物特征的差异、不同地区男女地位的差异、不同生存环境人们的差异等。

迈尔斯说个人和情境是相互作用的,人们既能改造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人们既是社会创造的,又是社会的建筑师。最好的做法是把自己当做自由行动者,把别人当做环境的创造物,如此看待自己更能强调自我效能,与人交往更会追寻理解与社会变革。

人们的从众和服从

群体由不同特点的个体组成,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常常如此一致?

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从众行为?

迈尔斯说造成从众的因素包括三方面,群体的凝聚力、塑造信念人地位高、人们的反应是公开的,且在3人以上的团体更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人们之所以从众是因为人们会想要获取群体的接纳和免遭拒绝,或者是获取重要信息。那如何 *** 从众,迈尔斯也介绍了人们的逆反性和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迈尔斯说从众并没有绝对意义的好坏,人们之间的相互扶持是从众,人们之间的 *** 诋毁也是从众,人们需要做的是平衡自己的自立需要和依恋需要,做自己的事情、质疑权威、跟着幸福走、自我反思、坦诚面对自我、勇于承担责任。

同时人们作为信息接受者,人们的任务就是在天真轻信和愤世嫉俗间求生存。

作为开明的人,可以假设遇到的每个人都有长于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作为批判者,对待每一条信息都要批判性的思考,如果经得起推敲,则会对你的影响更久。

社会心理学论文选题(社会心理学论文)-第2张图片-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不仅仅由70多亿个体组成,它包括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万个地方性社区、2000多万个经济组织,以及几亿个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约会中的恋人、一起散步的家人、正在训练的士兵等等。

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群体中,贤者云集的群英会能激起大家智慧的火花,臭味相投的社会青年会增加彼此的反社会倾向。

迈尔斯在书中说个体在社会群体当中,往往会出现日常生活的懈怠、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失控、个体观点的弱化等等。

当然,迈尔斯也介绍了个体影响群体的案例。

《十二怒汉》中,审理谋杀案的12名警觉的陪审员列队走进陪审室。那天天气很热,陪审员们疲惫不堪,急于裁定一位少年弑父罪名成立。在他们就快达成一致意见时,其中却有一个人特立独行,拒绝投票。接下来,随着讨论的继续进行,陪审员们一个接一个地改变了自己的裁决,直至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无罪。”

迈尔斯讲到群体有利有弊,在群体中,人们总是容易被煽动,在匿名权的群体中,人们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政治暴行、私刑、团伙暴力和 *** 都是群体现象,也难怪人们会歌颂那些为了公正和正义站出来的个体。

但同时人们作为群居动物,当个体十分活跃的时候,群体可以帮助你变得更好:

在交流的群体中,奔跑者跑得更快、观众笑声更大、捐赠者更慷慨;

在自助的群体中,人们可以增强戒酒、戒烟、减肥和努力学习的决心;

在志趣相投的群体中,人们会将自己的精神意识扩大化。

3. 人们如何彼此发生联系

这一编中,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人们之间是如何联系彼此,包括偏见、攻击、吸引、亲密、冲突与和解。

偏见和攻击

偏见,是一种陷入为主的负面态度。偏见滋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族、性别、文化、地域都会存在偏见行为,没有办法全部解决,你能做的就是减少偏见。

当地位不平等时,你可以谋求建立合作、地位平等的关系;

如果歧视行为合理化,可以要求法律重新制定;

如果社会制度支持偏见,就取消制度,如说服媒体宣扬种族和睦。

攻击行为的因素同样很多,比如攻击行为会受到遗传、大脑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情绪、工具、愤怒、挫折甚至互联网中的色情作品、电视、电子游戏也会影响攻击行为。

其中,迈尔斯在书中讲到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迈尔斯介绍了一项实验研究:

实验者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做有趣的绘画活动,同时一个成年人在另一个角落——那里有乐高、锤子、娃娃。成年人在玩了一分钟乐高之后,起身用锤子打骂娃娃,一边打,大喊着“揍它鼻子,,,把它打翻,,,,踢死它”。

目睹了这次爆发之后,小朋友会被带到另外一个房间,里面有很多漂亮可爱的玩具,小朋友玩了两分钟后被实验者打断,她必须“把它们留给别的小朋友”。

受到挫折的小朋友会被带到另一个有各种工具的房间,其中包含锤子和娃娃。

研究者发现,观察到成年人攻击行为的小朋友很拿起锤子击打娃娃,比没看过的小朋友高出许多倍。小朋友对成人攻击行为的观察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抑制,而且,小朋友常常重复示范者的动作和言语。

除了成人行为,家庭、文化、环境、电子游戏、暴力电视等同样对儿童有影响,迈尔斯在书中建议父母应该给予儿童良好的榜样和学习环境。

喜欢和帮助

迈尔斯在书中说到,那些与你相似、外表有吸引力、喜欢你或者能够给你带来好处的人,你们会更容易成为朋友。

同样的,当别人对你有利、曾经帮助过你、你有相同的同理心,同样也会促使你伸出援救之手去帮助他人。

此外,社会责任感、亲缘、互惠、宗教信仰等都会促使你喜欢和帮助别人。

当然也有真正的利他主义,当人们的同理心被唤醒后,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会被人所知,他们也愿意提供帮助。

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一项研究,研究者让一些学生在房间填写问卷,有单独的学生,也有两个陌生人为一组的学生,随后研究者便进入了办公室。

4分钟后,研究者在门口打开录音机“啊,天啊,我,,,我不能动了。我,,,我的脚踝,,,我不能把压在我身上的东西挪开”。

研究发现,有70%单独填写问卷的人在听到求救后立刻走进办公室或者出去求救。

2个陌生人为一组的学生中,只有40%的小组有一人去提供帮助。

而在这个过程什么都没有做的人,则认为并不是紧急情况,有人说“这只是轻微的扭伤”,也有人说“我不想让她尴尬”。

这个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效应,当知道紧急情况的人数增加时候,人们施予帮助的的可能性变小,对于受害者来说,处于人群中可能会更不安全。

关于帮助行为的因素,迈尔斯说这里涵盖了多个方面,旁观者的数量、别人是否已经提供帮助、时间压力、相似性等都影响你是否愿意去帮助他人,人们在闲暇时、不负责任时可能会帮助别人,但人们更愿意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

冲突与和解

迈尔斯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夏令营的实验:

研究者将22名普通男孩分成两组,并将两组男孩均驻扎在某个公园附近,两组相距1公里。

第一周,两组男孩都不知道对方存在。通过准备食物、扎营、烧烤等活动,两组内部成员逐渐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了名字“老鹰”和“响尾蛇”。

在第一周即将结束后,响尾蛇组成员“发现老鹰组的成员出现在‘我们’的草坪上”。

此后,研究者在两组成员间开展了一系列的竞争性活动,包括棒球比赛、拔河、寻宝等。

双方矛盾逐渐进入公开的战争状态,甚至出现了谩骂和殴打。

然后研究者尝试通过看电影、唱歌的方式想要修复两组的关系,然而效果甚微。

于是,研究者给他们创造了一些共同的“敌人”。

比如让夏令营的供水出现问题,两组成员必须共同解决;

比如提供一个租赁影碟的机会,但是必须两组的共同资金;

提供诸如此类的合作机会后,两组成员开始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了,甚至最后他们给整体起了一个名字。

迈尔斯通过诸多实验介绍,总结发生冲突的因素有很多,贫穷、竞争、误解、社会环境都会有可能导致人们发生冲突,更多的则是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冲突。

一个人抽烟的权利和其他人享受清洁的权利有冲突;

一个工业厂商生产的权利和社区需要净化空气的权利有冲突;

而获得和平的路径则需要人们互相沟通、合作、接触。

以上就是《社会心理学》总结出的精华内容,迈尔斯通过众多的实验解释了人们如何认识自我?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怎么相互影响的?人们为什么会攻击别人,又会亲近别人?人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又怎么才能和解?

相信你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最后,希望读者都能借批判性的思维限制直觉思维,用理解来揭穿幻象,以同情避免不客观的审判。

最后推荐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工作充电宝”。

如果你有演讲焦虑,请务必关注“工作充电宝”,这里会告诉你演讲的小技巧。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和领导沟通,请务必关注“工作充电宝”,这里会告诉如何应付老板,如何拍老板马屁。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应付父母、如何应付亲戚、如何应付同事,都请关注“工作充电宝”。

“工作充电宝”会定期分享职场中的沟通、演讲技巧,也会分享生活中的沟通、产品的思维培养。